怎样运用万用表判别电阻的好与坏
①运用万用表挑选适宜的挡位。为了进步丈量精度,应依据电阻标称值的巨细挑选挡位。应使指针的指示值尽可能落到刻度的中段方位(即全刻度开端的20%~80%弧度规模内),以使丈量数据更精确。
依据电阻的标称读取标称阻值。翻开万用表挡位开关,并依据电阻的标称阻值将万用表调到适宜的欧姆挡位,如图152所示。
②运用万用表校零。
红、黑表笔短接,调整微调旋钮,使万用表指针指向0Ω的方位,然后再进行测验。
运用指针式万用表检测时,还需求执即将表针校(调)零这一关键步骤,办法是将万用表置于某一欧姆挡后,红、黑表笔短接,调整微调旋钮,使万用表指针指向0Ω的方位,然后再进行测验。
留意:每挑选一次量程,都需求从头进行欧姆校零。校零示意图如图153所示。
图153 校零示意图
③用万用表丈量与读数。
将两表笔(不分正负)别离与电阻的两头引脚相接即可测出实践电阻值。丈量时,待表针停稳后读取读数,然后乘以倍率,便是所测的电阻值。
一般,指针式万用表的欧姆挡位分为五挡,其指针所指数值与挡位相乘即为被测电阻的实践阻值。在观测被测电阻的阻值读数时,两眼应坐落万用表的正上方(即眼睛应笔直观测万用表),若表盘内有弧形反射镜,则看到指针与其镜中的印象重合时方可读数。若指针坐落两条刻度线之间,则除了将刻度线所代表的阻值读出外,还应再估量一下刻度间的数值,如图154所示。
图154 丈量与读数
总结:若万用表测得的阻值与电阻标称阻值持平或在电阻的差错规模之内,则电阻正常;若两者之间呈现较大差错,即万用表显现的实践阻值超出电阻的差错规模,则该电阻不良;若万用表测得电阻值为无穷大(断路)、阻值为零(短路)或不稳定,则标明该电阻已损坏,不能再持续运用。
留意:因为人体是具有必定阻值的导电电阻,所以在检测电阻时手不要一起触及电阻两头引脚,避免在被测电阻上并联人体电阻,形成丈量差错,如图155所示。
巨磁电阻到底是什么东西?
体积越来越小,容量越来越大——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存储信息的硬盘自然而然被人们寄予了这样的等待。得益于“巨磁电阻”效应这一严重发现,最近20多年来,咱们开端可以在笔记本电脑、音乐播放器等所装置的越来越小的硬盘中存储海量信息。
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告,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以赞誉他们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瑞典皇家科学院说:“本年的物理学奖颁发用于读取硬盘数据的技能,得益于这项技能,硬盘在近年来敏捷变得越来越小。
一般说的硬盘也被称为磁盘,这是因为在硬盘中是运用磁介质来存储信息的。一般来说,在密封的硬盘内腔中有若干个磁盘片,磁盘片的每一面都被以转轴为轴心、以必定的磁密度为距离区分红多个磁道,每个磁道又从而被区分为若干个扇区。磁盘片的每个磁盘面都相应有一个数据读出面。
简略地说,当数据读出面“扫描”过磁盘面的各个区域时,各个区域中记载的不同磁信号就被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的改变从而被表达为“0”和“1”,成为一切信息的原始“译码”。
伴随着信息数字化的大潮,人们开端寻求不断缩小硬盘体积一起进步硬盘容量的技能。1988年,费尔和格林贝格尔各自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也便是说,十分微小的磁性改变就能导致巨大电阻改变的特别效应。
这一发现处理了制作大容量小硬盘最扎手的问题:当硬盘体积不断变小,容量却不断变大时,必然要求磁盘上每一个被区分出来的独立区域越来越小,这些区域所记载的磁信号也就越来越弱。凭借“巨磁电阻”效应,人们才得以制作出愈加活络的数据读出面,使越来越弱的磁信号仍然可以被明晰读出,而且转换成明晰的电流改变。
1997年,第一个根据“巨磁电阻”效应的数据读出面面世,并很快引发了硬盘的“大容量、小型化”革新。现在,
笔记本电脑、音乐
播放器等各类数码电子产品中所配备的硬盘,基本上都应用了“巨磁电阻”效应,这一技能已然成为新的规范。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公报介绍说,别的一项发明于上世纪70年代的技能,即制作不同资料的超薄层的技能,使得人们有望制作出只要几个原子厚度的薄层结构。因为数据读出面是由多层不同资料薄膜构成的结构,因此只要在“巨磁电阻”效应仍然起作用的标准规模内,科学家未来将可以进一步缩小硬盘体积,进步硬盘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