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S-232的前史和效果
在串行通讯时,要求通讯两边都选用一个规范接口,使不同的设备能够方便地衔接起来进行通讯。RS-232-C接口(又称EIARS-232-C)是现在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RS-232-C”中的“-C”只不过表明RS-232的版别,所以与“RS-232”简称是相同的)
它是在1970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贝尔体系、调制解调器厂家及计算机终端生产厂家一起拟定的用于串行通讯的规范。它的全名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流接口技术规范”该规范规则选用一个25个脚的DB-25衔接器,对衔接器的每个引脚的信号内容加以规则,还对各种信号的电平加以规则。后来IBM的PC机将RS232简化成了DB-9衔接器,然后成为事实规范。而工业操控的RS-232口一般只运用RXD、TXD、GND三条线。
二、RS-232接口的电气特征
在RS-232-C中任何一条信号线的电压均为负逻辑关系。即:逻辑“1”为-3到-15V;逻辑“0”为+3到+15V。(RS-232-C最常用的9条引线的信号内容如下所示)
DB-9123456789
DB-2583220764522
界说DCDRXDTXDDTRGNDDSRRTDCTSRI
三、RS-232接口的物理结构
RS-232-C接口衔接器一般运用型号为DB-9插头座,一般插头在DCE端,插座在DTE端。PC机的RS-232口为9芯针插座。一些设备与PC机衔接的RS-232接口,由于不运用对方的传送操控信号,只需要三条接口线,即“发送数据TXD”、“接纳数据RXD”和“信号地GND”。RS-232传输线选用屏蔽双绞线。
四、RS-232传输电缆长度
由RS-232-C规范规则在码元畸变小于4%的情况下,传输电缆长度应为50英尺,其实这个4%的码元畸变是很保存的,在实践运用中,约有99%的用户是按码元畸变10%-20%的规模作业的,所以实践运用中最大间隔会远超过50英尺,美国DEC公司曾规则容许畸变为10%而得出下面试验成果。其间1号电缆为屏蔽电缆,型号为DECP.NO.9107723内有三对双绞线,每对有22#AWG组成,其外覆以屏蔽线。2号电缆为不带屏蔽的电缆。型号为DECP.NO.9105856-04是22#AWG的四芯电缆。
DEC公司的试验成果
波特率bps1号电缆传输间隔(米)2号电缆传输间隔(米)
1101500900
3001500900
1200900900
2400300150
480030075
96007575
五、RS-232端口缺陷
1、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由于与TTL电平不兼容故需运用电平转化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衔接。
2、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波特率为20Kbps;因此在“南边的老树51CPLD开发板”中,归纳程序波特率只能选用19200,也是这个原因。
3、接口运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回来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方式,这种共地传输简单发生共模搅扰,所以抗噪声搅扰性弱。
4、传输间隔有限,最大传输间隔规范值为50英尺,实践上也只能用在50米左右。(经过外接RS-232增强器可将传输间隔扩大到100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