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湿敏元件
运用潮解性盐类受潮后电阻发生改动制成的湿敏元件。最常用的是电解质氯化锂(LiCl)。从1938年顿蒙创造这种元件以来,在较长的运用实践中,对氯化锂的载体及元件尺度作了许多改善,提高了响应速度和扩展测湿规模。氯化锂湿敏元件的作业原理是根据湿度改动能引起电介质离子导电状况的改动,使电阻值发生改动。结构方式有顿蒙式和含浸式。顿蒙式氯化锂湿敏元件是在聚苯乙烯圆筒上平行地绕上钯丝电极,然后把皂化聚乙烯醋酸酯与氯化锂水溶液混合液均匀地涂在圆筒表面上制成,测湿规模约为相对湿度30%。含浸式氯化锂湿敏元件是由天然树皮基板用氯化锂水溶液浸泡制成的。植物的髓脉具有细密的网状结构,有利于水分子的吸入和放出。70年代研制成功玻璃基板含浸式湿敏元件,选用两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锂水溶液浸泡多孔无碱玻璃基板(孔径均匀500埃),可制成测湿规模为相对湿度20~80%的元件。
氯化锂元件具有滞后差错较小,不受测验环境的风速影响,不影响和损坏被测湿度环境等长处,但因其基本原理是运用潮解盐的湿敏特性,经重复吸湿、脱湿后,会引起电解质膜变形和性能变劣,特别遇到高湿及结露环境时,会形成电解质潮解而丢失,导至元件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