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SCR)作业原理
晶闸管的作业原理:在晶闸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加反向电压时,有两个PN结处于反向偏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加正向电压时,中心的那个PN结处于反向偏置,所以,晶闸管都不会到导通(称为阻断)。
A—接电源正极K—接电源负极 (1)G不加电压(UGK=0) 这时晶闸管恰当由三个PN结串接,其间一只反接, 因此不导通。
(2) G加上恰当电压(UGK>0),则发生正反馈。
晶闸管导通后,UAK(AK之间的压降很小)。不论UGK存在与否,晶闸管仍将导通。外电路使晶闸管的阳极电流IA小于某一数值时,就不能保持正反馈进程,晶闸管就会自行关断。 A—接电源负极 K—接电源正极 这时电路J1,T2均接受反向电压,不管操控极是否加正向触发电压,晶闸管均不导通,呈关断状况。 综上所述,在晶闸管的A-K之间加正向电压,还需在G-K之间加恰当的触发电压,晶闸管就能导通。相似一个受控的二极管。 伏安特性: 晶闸管的阳极电压与阳极电流的联系,称为晶闸管的伏安特性,如图所示。晶闸管的阳极与阴极间加上正向电压时,在晶闸管操控极开路(Ig=0)情况下,开端元件中有很小的电流(称为正向漏电流)流过,晶闸管阳极与阴极间表现出很大的电阻,处于截止状况(称为正向阻断状况),简称断态。 当阳极电压上升到某一数值时,晶闸管忽然由阻断状况转化为导通状况,简称通态。阳极这时的电压称为断态不重复峰值电压(UDSM),或称正向转机电压(UBO)。
导通后,元件中流过较大的电流,其值主要由限流电阻(使用时由负载)决议。在减小阳极电源电压或添加负载电阻时,阳极电流随之减小,当阳极电流小于保持电流IH时,晶闸管便从导通状况转化为阻断状况。由图可看出,当晶闸管操控极流过正向电流Ig时,晶闸管的正向转机电压下降, Ig越大,转机电压越小,当Ig足够大时,晶闸管正向转机电压很小,一加上正向阳极电压,晶闸管就导通。实践规则,当晶闸管元件阳极与阴极之间加上6V直流电压时,能使元件导通的操控极最小电流(电压)称为触发电流(电压)。
在晶闸管阳极与阴极间加上反向电压时,开端晶闸管处于反向阻断状况,只要很小的反向漏电流流过。当反向电压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反向漏电流急剧增大,这时,所对应的电压称为反向不重复峰值电压(URSM),或称反向转机(击穿)电压(UBR)。
可见,晶闸管的反向伏安特性与二极管反向特性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