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单片机交互,键盘可能是最直接的东西了。所以我关于键盘检测也是非常等待的。
键盘说开了,其实便是许多的按钮。假如键盘数比较小的话,直接运用IO口衔接按钮就可以了,比方我要完成一个功用,按键使数字加1或减1,这样的话,只需求两个按键就可以了。单个键盘的检测并不困难,先把IO口电平置为高电平,然后直接IO连按钮,再把按钮接地,当按下按钮时,检测到IO口电平为低即表明按下了按钮。当然这是理论状况下,实践的状况是,按下按钮后,电平还会上下的跳变几回,所以假如仅仅单纯的检测电平的改动,是不精确的。所以比较简略的办法是,检测到电平改动后,延时一段时间(比方10ms),再去检测电平,假如电平缓从前检测到的共同,阐明确实是按下去了。
下面是独自按钮的试验,简略起见,直接用LED灯来显现当时值的二进制(不考虑溢出等状况)

——————————————————————
当需求的的按键比较少的时分,可以直接把IO口和按钮直接相连,不过当需求的按钮许多的时分,则不能这样衔接了。像一般的电脑键盘100多个按键,莫非直接和体系IO相连?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矩阵键盘便是一种可以以较少的IO口,检测较多按键的键盘。矩阵键盘的原理就不写了,网上很简略就找到,简略而言,便是检测按下的按键,是第几行,第几列。详细检测的办法也很简略,首先给相连的一切IO口加高电平,然后把某一行的线置低电平,假如有按键按下的话,则对应的列衔接的IO口也会变成低电平,这样,行和列就都知道了。原理图如下,按下1-9时在数码管上显现数字,其他按键直接显现“-”号。

检测代码如下:
char check()
{
uchar row=0,col=0;//定义行和列
uchar tmp = 0,tmp2 = 0;
for(row=0;row<4;row++)
{
//P2.0到P2.3表明是第几行,顺次置低电位
tmp = (0xFF & (~(1<
P2 = tmp;
tmp2 = tmp;//由于要逐一的检测列,tmp的值会改动,所以加了一个tmp2来记载行的值
//P2.4到P2.7表明是第几列,顺次检测是否低电平
for(col=0;col<4;col++)
{
tmp = tmp2 & (~(1<<(col+4))); //表明对应的行和列,表明到P2时,应该显现的值
if(P2 == tmp)
{
delay(); //去颤动
if(P2 == tmp) //确认是第几行,第几列了,则回来对应的值
{
if(row==3 && col==1) //0在第四行,第二列
return 0;
if(row<3 && col<3)//表明1到9
return (2-row)*3 + col + 1;
return 10;//表明按的键不在0到9之间
}
}
}
}
return -1;//表明没有按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