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CS-51单片机并行扩展总线的方法-P2口输出高8位地址A8~A15,P0口为复用口,先输出低8位地址A0~A7,用ALE信号的负跳变将A0~A7送入地址锁存器锁存,P2口和地址锁存器输出作为地址总线,输出地址A0~A15。在ALE将A0~A7送入地址锁存器锁存以后,接着P0口作为数据总线使用来传送数据。

8051单片机三个不同空间的存储器解析-(1)64KB的程序存储器地址空间:0000H~FFFFH,其中0000H~0FFFH为片内4KB的ROM地址空间,1000H~FFFFH为外部ROM地址空间;

8051单片机的控制总线的作用介绍-(1)ALE/ (/PROG):地址锁存允许/编程线,配合P0口引脚的第二功能使用。在访问片外存储器时,8051CPU在P0.7~P0.0引脚上输出片外存储器低8位地址的同时在ALE/ (/PROG)上输出一个高电位脉冲,用于把这个片外存储器低8位地址锁存到外部专用地址锁存器,以便空出P0.7~P0.0引脚线去传送随后而来的片外存储器读写数据。

单片机开发时的常遇问题解析-nRF24L01模块(使用Mirf库时)的自动应答问题:项目里使用一个nRF24L01(服务端)接收多个nRF24L01(客户端)的消息,发现客户端之间互相收到本应发到服务端的消息,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应该与nRF24L01的自动应答机制有关。在Mirf.cpp的setTADDR方法里可以看到,目标地址被同时写到RX_ADDR_P0和TX_ADDR这两个寄存器里,前者是接收自动应答使用的(一个nRF24L01可以有6个接收地址同时工作),导致peer发到服务端的消息也被当作自动应答了。

单片机堆栈操作指令的用法介绍-第一条指令称之为推入,就是将direct中的内容送入堆栈中,第二条指令称之为弹出,就是将堆栈中的内容送回到direct中。推入指令的执行过程是,首先将SP中的值加1,然后把SP中的值当作地址,将direct中的值送进以SP中的值为地址的RAM单元中。

如何对51单片机进行ROM扩展-图中P0口输出外部ROM的低8位地址信号,P2口输出高8位地址信号;ALE端输出地址锁存信号,/PSEN输出程序存储器输出使能信号。
两个模块
P89V51RD2单片机内部有64K用户ROM区和8K BOOT ROM区两个模块两个模块在物理上是分开的,尽管地址重合,但一般不会发生冲突。

如何采用51单片机设计出总线编址电路-带总线扩展接口的单片机系统,包括外部32kRAM扩展、LCDl602接口、输入输出口。带编址扩展的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如下图所示。使用74HC573锁存低8位地址;74138实现8个地址扩展,74138的A、B、C接A8~A9,E1接Al5,E2、E3接地常有效,得到OF8FFH到OFFFFH8个地址或者8000H到8700H(无关位用0表示)。

MCS-51单片机地址指针的应用-其中DPTR为16位地址寄存器,地址高8位存于DPH,地址低8位存于DPL;Ri(I=0,1)是8位寄存器,作为地址指针时仅存低8位地址。
MCS-51执行上述指令时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从外接程序存储器中取出指令代码,并进行分析。然后,执行对外接RAM的数据读/写操作。在这两个阶段,P0口、P1口上的地址选通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