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单片机的无线供电模块设计-无线供电是一种方便、安全的供电装置,之间不需要任何物理连接,当发送端产生的振荡磁场频率和接收端的固有频率相同时,接收端就产生共振,从而实现了能量的传输。现在已经用于一些小的家电中,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将用于室内供电和城市的供电,彻底代替电线,应用前景广泛。本文主要阐述近距离无线供电,具有低功耗、安全等特点,通过单片机检测[1]更好的增加了它的可靠性。

8051单片机实现高速串行通信的设计-Econ oscillator(高效型振荡器)含有一个内部振荡器,用以产生一个基本频率;还内置了一个分频链,可以将基本频率降低到需要的速度。Econ oscillator 的每种型号提供四种基本频率(60MHz、66.67MHz、80MHz、100MHz),可调节的分频系数最高可达2052。Econ oscillator能根据系统需要配置为任何类型的钟控逻辑,包括单片机(微处理器)、FPGA、CPLD电路等。

单片机音乐程序的设计原理解析-我们知道,声音的频谱范围约在几十到几千赫兹,若能利用程序来控制单处机某个口线的“高”电平或低电平,则在该口线上就能产生一定频率的矩形波,接上喇叭就能发出一定频率的声音,若再利用延时程序控制“高”“低”电平的持续时间,就能改变输出频率,从而改变音调。

C51单片机产生不用波形图的设计-#defineucharunsignedchar
#defineuintunsignedint
unsignedcharx=0,m=0,y=128;
sbitWR_DA=P2^1;
sbitCS_DA=P2^0;//DA与 单片机 的接口
sbitS0=P3^0;//波形选择,每次按下将产生不同的波形
sbitS1=P3^1;//频率减
sbitS2=P3^2;//频率加
sbitS3=P3^3;//调节方波的占空比

MSP430单片机的三种时钟信号源的特点及应用介绍-1、LFXT1:可接高速和低速晶振,在低速模式下,它可以外接32k的晶振而不需要负载电容,这种方式较为常见主要用来为ACLK提供低速的时钟信号,以供低速外设使用。
2、XT2:高速振荡器,它可以接一个0.4~16M的晶振,它相当于高速模式下的LFXT1。通常将它配置成一个高速的振荡源,为MCLK何SMCLK提供高速时钟信号。
3、DCO:内部数字控制振荡器,它的频率可以通过DCOCLK进行配置。在系统PUC之后,DCOx=7,MODx=3,表示选择了最高的频率。

MSP430系列单片机的时钟问题分析-2.XT2CLK:高频时钟源,可外接晶体振荡器,需外接连个振荡电容器。较常使用的晶振为8MHZ,可选晶振范围450KHZ-8MHZ。
3.DCOCLK:数字可控制的RC振荡器,约800KHZ,它的频率随供电电压和温度变化而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MSP430可以通过操作控制寄存器软件调节来增强振荡频率的稳定性。 当LFXT1和XT2失效时,DCO振荡器会自动被选作MCLK的时钟源。振荡器失效引起的NMI中断请求可以得到响应,甚至在CPU关闭的情况下也可以。

单片机对音乐程序的设计原理解析-其中子程序DEL为延时子程序,当R3为1时,延时时间约为20us,R3中存放延时常数,对200HZ音频,其周期为1/200秒,即5ms。这样,当P1.4的高电平或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为2.5ms,即R3的时间常数取2500/20=125(7DH)时,就能发出200HZ的音调。将上述程序键入学习机,并持续修改R3的常数能感到音调的变化。乐曲中,每一音符对应着确定的频率,表1给出C调时各音符频率及其对应的时间常数。读者能根据表1所供给的常数,将其16进制代码送入R3,反复练习体会。

基于AT89S51单片机实现信号频率计数功能的设计-利用AT89S51单片机的T0、T1的定时计数器功能,来完成对输入的信号进行频率计数,计数的频率结果通过8位动态数码管显示出来。要求能够对0-250KHZ的信号频率进行准确计数,计数误差不超过±1HZ。

PIC单片机低功耗电路的设计方法介绍-单片机的工作频率和功耗的关系也很大,频率越高,功耗越大。在采用32kHz晶振、3V工作电压时,PIC12、PIC16等系列单片机的典型工作电流只有15μA;而采用4MHz晶振、5V工作电压时,单片机的典型工作电流达到几mA。在许多低功耗的场合,采用低速晶振实现低功耗非常有效。如果单片机采用RC振荡,还可以通过I/O口的操作改变振荡电阻,从而改变单片机工作频率,达到节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