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IOT

根据AT89C52单片机和BU-61580芯片完成1553B总线的开发板规划

基于AT89C52单片机和BU-61580芯片实现1553B总线的开发板设计-BU-61580是美国DDC公司为MIL-STD-1553B标准设计的超大规模接口协议芯片,它是当前1553B总线应用系统中流行的器件,图1是BU-61580的内部功能框图。它内部功能强、接口灵活、便于控制,有各种封装形式和供电电压供用户选择,是1553B等总线标准应用中较常用的接口芯片。

数据传输作为总线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据通讯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根底。选用数据总线传输计划组成的测控网络,较好地处理传统的测控体系过于杂乱、粗笨、可靠性低一级缺陷。数据总线作为飞机航电体系中首要运用的数字电子设备,其间MIL-STD-1553B是其典型代表,它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布的一种串行多路数据总线规范,使用一条屏蔽双绞线进行带有时钟信息的数据传输。它开始是为飞机提出的内部电子体系连网规范。后来因为其可靠性高、传输率较高、技能老练、易于扩展等长处得到广泛使用,尤其在航空、航天测控网络中倍受重视。

1、 1553B总线简介

1553B总线是一种播送式散布处理的计算机网络,可挂接32个终端,一切终端同享一条音讯通路,任一时间网络中只要一个终端在发送音讯,传送中的音讯能够被一切终端接纳,实践接纳的终端经过地址来辨认。网络结构简略、终端扩展便利,任一终端的毛病都不会形成整个网络的毛病,总线操控器则能够经过备份进步可靠性,但网络对总线自身的毛病比较灵敏,因而一般选用双冗余度总线。

1553B总线强调了整个体系的实时性,即传输一个固定音讯所需的时间短。1553B总线按指令/呼应的方法异步操作,即总线上一切音讯传输都由总线操控器宣布的指令来操控,这种方法合适集中操控的散布式处理体系。1553B通讯协议中反映了支撑电子体系中同步/异步通讯的特性。

1553B总线为多冗余度总线型拓扑结构,具有双向传输特性,其传输速度为1 Mbit·s-1,传输方法为半双工方法,选用曼彻斯特Ⅱ型码。它选用指令/呼应型通讯协议,具有3种终端类型:(1)总线操控器(BC),是在总线上惟一被组织为履行树立和发动数据传输使命的终端。(2)长途终端(RT),是用户子体系到数据总线上的接口,能在BC的操控下提取或吸收数据。(3)总线监视器(MT),是监控总线上的信息传输,以完成对总线上的数据源进行纪录和剖析,但其自身不参加总线通讯。

2、 BU-61580简介

BU-61580是美国DDC公司为MIL-STD-1553B规范规划的超大规模接口协议芯片,它是当时1553B总线使用体系中盛行的器材,图1是BU-61580的内部功用框图。它内部功用强、接口灵敏、便于操控,有各种封装方法和供电电压供用户挑选,是1553B等总线规范使用中较常用的接口芯片

根据AT89C52单片机和BU-61580芯片完成1553B总线的开发板规划

3 、根据BU-61580规划的1553B总线板卡

本文选用MCS-51系列的单片机AT89C52与BU-61580一起规划,该板卡接口灵敏、操控简略,可设置为1553B总线中的BC、RT、MT终端类型进行作业,外围操控为通用RS232串口。下面以BC终端类型举例说明,扼要介绍怎么完成对BU-61580的操控,完成1553B总线功用。

3.1 硬件规划

BU-61580与微处理器或外部存贮器接口灵敏。可与8位8位、16位多种微处理器接口,需求较少的操控逻辑电路。这儿BU-61580与微处理器选用了直接存贮器存取方法、使用了16位地址线、8位数据线。图2为该1553B板卡的原理图。

根据AT89C52单片机和BU-61580芯片完成1553B总线的开发板规划

3.2 软件规划

因为BU-61580功用强,可经进程序规划使其成为BC、MT、RT或MT兼RT,所以其软件规划也较为杂乱,如图3所示。

根据AT89C52单片机和BU-61580芯片完成1553B总线的开发板规划

该板卡的软件主流程图如图3(a),板卡加电后,软件首要对BU-61580进行初始化设置,在主循环里分别对RS232串口标志、50ms守时标志、外部中止标志进行查询,该板卡的对外接口为RS232串口,接纳到外部RS232指令后,应根据指令做出不同的操作,如发送1553B输入指令等;该板卡会50ms周期宣布1553B输出指令,读取回传数据,经过RS232板卡送出;当宣布1553B指令后,BU-61580发动指令传输,传输结束后或回传数据结束,BU-61580会发生外部中止,要求单片机读取数据。图3(b)为发动发送1533B指令的流程图。

4、 结束语

BU-61580的使用较为杂乱,文中介绍了一部分的使用技能,但其他功用的软件规划进程与之相似,供感兴趣者参阅。

责任编辑:gt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用户投稿,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kf@86ic.com)https://www.86ic.net/yingyong/iot/95328.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kf@86ic.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