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基础

继电器的作业原理以及驱动电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操控器材,它具有操控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操控系统(又称输出回路),一般应用于主动操控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操控较大电流的一种“主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主动调理、安全维护、转化电路等效果。

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继电器的输入信号 x 从零接连添加到达衔铁开端吸合时的动作值 xx,继电器的输出信号马上从 y=0 跳动y=ym,即常开触点从断到通。一旦触点闭合,输入量 x 持续增大,输出信号 y 将不复兴改变。当输入量 x 从某一大于 xx 值下降到xf,继电器开端开释,常开触点断开。咱们把继电器的这种特性叫做继电特性,也叫继电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一、继电器(relay)的作业原理和特性

1、电磁继电器的作业原理和特性

电磁式继电器一般由铁芯、线圈、衔铁、触点簧片等组成的。只需在线圈两头加上必定的电压,线圈中就会流过必定的电流,然后发生电磁效应,衔铁就会在电磁力招引的效果下战胜回来绷簧的拉力吸向铁芯,然后带动衔铁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常开触点)吸合。当线圈断电后,电磁的吸力也随之消失,衔铁就会在绷簧的反效果力返

回本来的方位,使动触点与本来的静触点(常闭触点)开释。这样吸合、开释,然后到达了在电路中的导通、堵截的意图。关于继电器的“常开、常闭”触点,能够这样来区别:继电器线圈未通电时处于断开状况的静触点,称为“常开触点”;处于接通状况的静触点称为“常闭触点”。

2、电路原理

2.1 继电器简略介绍

基本概念

继电器是一种当输入量改变到某必定值时,其触头(或电路)即接通 或分绝交直流小容量操控回路

2.2 作业原理

由永久磁铁坚持开释状况,加上作业电压后,电磁感应使衔铁与永久磁铁发生招引和排挤力矩,发生向下的运动,最终到达吸合状况。

3、 晶体管驱动驱动电路

3.1 电路原理图

当晶体管用来驱动继电器时,引荐用NPN三极管。详细电路如下:

作业原理简介

当输入高电平时,晶体管T1饱满导通,继电器线圈通电,触点吸合。

当输入低电平时,晶体管T1截止,继电器线圈断电,触点断开。

3.2 电路中各元器材的效果

晶体管T1为操控开关。

电阻R1首要起限流效果,下降晶体管T1功耗。

电阻R2使晶体管T1牢靠截止。

二极管D1反向续流,为三极管由导通转向关断时为继电器线圈中的供给泄放通路,并将其电压箝位在+12V上。

4、集成电路驱动电路

现在已运用多个驱动晶体管集成的集成电路,运用这种集成电路能简化驱动多个继电器的印制板的规划进程。现在我司所用驱动继电器的集成电路首要有TD62003AP。

当2003输入端为高电平时,对应的输出口输出低电平,继电器线圈两头通电,继电器触点吸合;

当2003输入端为低电平时,对应的输出口呈高阻态,继电器线圈两头断电,继电器触点断开。

24V 继电器的驱动电路

继电器串联 RC 电路:这种方式首要应用于继电器的额外作业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电路中。当电路闭合时,继电器线圈因为自感现象会发生电动势阻止线圈中电流的增大,然后延长了吸合时刻,串联上 RC 电路后则能够缩短吸合时刻。原理是电路闭合的瞬间,电容 C 两头电压不能骤变可视为短路,这样就将比继电器线圈额外作业电压高的电源电压加到线圈上, 然后加快了线圈中电流增大的速度,使继电器敏捷吸合。电源安稳之后电容 C 不起效果,电阻 R 起限流效果。

二、继电器额外作业电压的挑选

继电器额外作业电压是继电器最首要的一项技术参数。在运用继电器时,应该首要考虑地点电路(即继电器线圈地点的电路)的作业电压,继电器的额外作业电压应等于地点电路的作业电压。一般地点电路的作业电压是继电器额外作业电压的0.86。留意地点电路的工件电压千万不能超过继电器额外作业电压,不然继电器线圈简单焚毁。别的,有些集成电路,例如NE555电路是能够直接驱动继电器作业的,而有些集成电路,例如 COMS 电路输出电流小,需求加一级晶体管扩大电路方可驱动继电器,这就应考虑晶体管输出电流应大于继电器的额外作业电流。

1、晶体管驱动电路

当晶体管用来驱动继电器时,必须将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详细电路如下:

2 、原理简介

NPN 晶体管驱动时:当晶体管 T1基极被输入高电平时,晶体管饱满导通,集电极变为低电平,因而继电器线圈通电,触点 RL1吸合。当晶体管 T1基极被输入低电平时,晶体管截止,继电器线圈断电,触点 RL1断开。

修改点评:本文介绍了继电器的作业原理以及继电器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规划要根据所用继电器线圈的吸合电压和电流而定,必定要大于继电器的吸合电流才能使继电器牢靠地作业。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用户投稿,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kf@86ic.com)https://www.86ic.net/zhishi/jichu/141055.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kf@86ic.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