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料

变电站蓄电池长途充放电控制系统的研讨

龙 波,黄 杰,陈永根,陆明中,刘剑清(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0)摘 要:从变电站生产实际出发,结合现有物联网技术,从原理、方法和设计等方面,对变电站蓄电池

  龙 波,黄 杰,陈永根,陆明中,刘剑清(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嘉兴供电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0)

  摘 要:从变电站出产实践动身,结合现有物联网技能,从原理、办法和规划等方面,对变电站蓄电池长途充放电体系进行阐明。本文研发一套变电站蓄电池长途操控体系,能够长途完成蓄电池静态充放电测验及内阻测验的定时切换相关作业,削减前往变电站进行蓄电池定时切换所花费的时刻,完成了毛病、烟感及温度的告警,充放电监督、电压丈量、单体内阻丈量、电池功用查验、历史数据核对等功用。在 220千伏变电站全面运用以来,在保证变电站蓄电池运转保护安全的前提下,极大地进步运检人员的作业功率。

  要害词:变电站;蓄电池;长途充放电体系

  0 导言

  跟着电网的展开,蓄电池是电力电源体系中直流供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直流供电电源,首要担负着为电力体系中二次体系负载供给安全、安稳、牢靠的电力保证,保证继电保护、通讯设备的正常运转的人物。对所在单位进行计算发现,蓄电池在220kV、110kV和35kV电压等级变电站中现已100%掩盖,该类设备现已成为变电站重要设备之一。且是直流体系中最为要害的一环,在变电站全停的状况下,直流体系的沟通输入消失,充电模块中止运作,能够为设备供给直流电源的就只有蓄电池组。当产生站用电失电时,蓄电池就为保护设备、通讯设备、操控设备供给电源,以保证毛病产生时保护设备能牢靠切除毛病。变电站内的蓄电池是所用电的应急电源,能够说是变电站安全的最终一道防地,因而,保证蓄电池安全就关系到整个变电站的应急才能。一起,蓄电池的安稳性和在放电进程中能供给给负载的实践容量对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转具有十分重要的含义。在电力体系日常作业中,蓄电池动静态放电标准化作业是其间十分重要的一项,是蓄电池运转和保护作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蓄电池安全运转的有用手法之一,蓄电池动静态放电能够剖析蓄电池的实践状况,及时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重要缺陷等 [1][2][3]

  蓄电池充放电定时切换作业已成为变电站内的惯例作业,要求220kV变电站一个月需求进行一次动态放电、三个月一次静态放电。可是传统的充放电作业只能现场人工手动进行,费时吃力、功率低下。并且,现在跟着变电站数量增多,该类作业占有了各运维班很多的作业经历。为进一步进步作业功率,精益化办理出产部队,计划对蓄电池充放电作业办法进行改进。在传统的蓄电池静态放电实验中,存在着电池动静态放电标准化作业时刻长、功率低、人力资源运用率低一级问题 [4]

  现在蓄电池静态充放电测验、内阻测验等定时切换作业需求至现场进行,但跟着变电站数量的增多,现有人力资源难以满意,因而研发一套变电站蓄电池长途操控体系,能节约作业时刻,有用开释人力从事更高效的作业。经过长途完成蓄电池静态充放电测验及内阻测验的定时切换相关作业,削减前往变电站进行蓄电池定时切换所花费的时刻,并完成毛病、烟感及温度的告警,充放电监督、电压丈量、单体内阻丈量、电池功用查验、历史数据核对等功用。本文立异点为:1、研发了根据电力物联网的长途充放电体系;主动进行蓄电池长途放电作业。

  1 现状剖析

  本文剖析蓄电池静态放电的作业流程及耗时见图1,图2。

1589003890560943.jpg

  2019年1月1日至1月31日,对班组所辖规模内的蓄电池静态放电作业耗时状况进行计算。变电站蓄电池静态放电作业实验作业流程分为搭车动身、安全交底、预备与查看作业、实验进程、记载作业、回来旅程、作业完结这几个环节,不同环节作业时长不同,对各作业环节的作业时刻也进行了计算。运用分层法,对表3-1中的均匀作业时刻148.17分钟进行不同环节作业流程剖析,如下表所示。从表中科技发现旅程耗时较长,严重影响了人力物力资源,要想进步运检人员长途充放电作业的作业功率,有必要处理这个问题。

微信截图_20200509135524.jpg

  2 制定计划

  本文经过制造根据电力物联网的长途充放电体系,完成主动进行蓄电池长途充放电作业此套计划运用物联网的前端感知技能,长途操控完成蓄电池静态放电作业,彻底免除旅程时刻,长处如下:1、节约人、车资源;2、免除车程;3、运用现有电力物联网。但也存在一些缺陷:1、电力物联网技能与安全规则还不老练;2、需求必定资金本钱。

  经过制造根据电力物联网的长途充放电体系,设置蓄电池静态放电自行作业,并出产数据,能够定时主动进行充放电作业,削减人力、物力,主动构成陈述,多站一起充放电,多线程作业,进步作业功率。

  3 计划施行

  本体系选用分布式结构,首要由蓄电池长途监控体系、蓄电池本地办理软件、现场电池办理单元BMU、数字采控终端MRTU、集成电源PSU、电池监护单元BIM、电流传感器、长途放电操控器DCU、放电负载DLU及电池开路保护器(需另配)等组成。典型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依照技能构成来分,本体系中心可分为三部分。

1589004000824395.jpg

  1)丈量部分

  单体电池运转功用参数首要由BIM单元(每节电池配1个BIM)进行分布式丈量,包含电池电压、温度、内阻、动态负载电压、放电才能系数、动态放电电流等。整组电池电流参数首要由互感器丈量。环境参数首要由各传感器丈量,例如温湿度传感器、烟感等。

  2)电池保护部分

  A)电压平衡保护:由BIM单元中的补偿充电电路完成。

  B)长途动、静态放电:由BIM单元中的动态放电电路和直流长途放电操控器DCU完成。

  3)电池开路保护部分(需另配电池开路保护器)

  由独立装备的电池开路保护器完成。

  4)长途监督与保护部分

  由变电站本地装备的电池数据采控单元、监测BMU单元和监控软件系组成。

  软件部分如下图所示。

1589003975492055.jpg

  4 作用查看

  1)在安全方面。为保证作用安全、牢靠投入运用,对各设备的各项数据进行检测,各项数据合格100%。本作用在多处现场实践运用的进程中,作用杰出,经公司相关部分认证,本作用设备在安全、质量、办理、本钱等方面均无负面影响。

  2)在经济方面。作用从2019年8月1日投入运用,截止至2019年8月31日一个月内,直接降本钱46.2万元。一方面解放了人力劳作,使广阔工人们从前往变电站较远的车程摆脱出来,另一方面,下降了等待时刻,削减了人力本钱于车辆底子,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传统静态放电作业旅程远且流程杂乱,会形成施工进度缓慢,远方进行静态放电作业,保证了运维人员作业中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性,节约了车辆、人员时刻,提质增效,一个月内共节约了人员时刻约141.33*196/60=461.68小时,大大进步了作业功率,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3)推广性方面。由于根据物联网的蓄电池长途充放电体系在蓄电池静态放电作业上的进步,以及施工现场设备的便利性,能够在较大规模内替代传办法。并且根据物联网的蓄电池长途充放电体系能够完成前端感知,不仅仅能够完成静态放电作业这一个功用,且细巧便利,能够设备至各类变电站。因而,根据物联网的蓄电池长途充放电体系能够习惯更多变电站建造工程的需求,运用规模十分广泛。

  4)在功用性方面。及时把握各变电站蓄电池的实时运转状况及其功用改变趋势,快速、精确、有用地检测蓄电池的功用并实时把握蓄电池的运转状况,使其运转在杰出状况,使蓄电池得到及时的保护和处理。既减轻了运转保护人员的劳作强度,又进步了对蓄电池功用判别的精确性,保证了体系的安全性和牢靠性。运转保护人员能够经过本体系实时管控直流体系各设备运转状况,及时得到设备报警信息,保证了体系的安全性和牢靠性。

  5 定论

  本文研发了一套变电站蓄电池长途操控体系,能够长途完成蓄电池静态充放电测验及内阻测验的定时切换相关作业,削减前往变电站进行蓄电池定时切换所花费的时刻,节约了人力资源,进步了作业功率,一起此体系能够完成毛病、烟感及温度的告警,充放电监督、实时电压丈量、单体内阻丈量、电池功用查验、历史数据核对等功用。经过选用蓄电池长途静态放电作业的办法,省去前往变电站较远旅程的时刻,并在预备、查看时刻与静态放电作业主动进行上也节约了很多的时刻。经过才智运维技能手法,实在进步出产作业的功率和效益。

  经过编写《根据电力物联网的蓄电池长途充放电体系阐明书》、《蓄电池主动充放电作业指导书》、图纸归档、设备培训对运检作业人员展开专项培训等办法进行作用稳固。并经过培训使得运维人员了解操作页面,进步作业功率。

  本文以削减蓄电池静态放电作业时刻、进步作业功率、进步供电服务质量为意图,经过调查研究,对数据进行收拾、分类、计算。成功规划并研发出了物联网的长途充放电体系等进步作业功率、下降车程、削减人力物力财力,削减了蓄电池静态放电作业时刻,进一步进步了变电站蓄电池的牢靠性。

  参考文献:

  [1] 刘珊,周哲,区伟明.根据网络监测的变电站直流体系蓄电池长途充放电操控战略[J].主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10):230-233.

  [2] 李伟.电力变电站蓄电池长途充放电保护办理体系[J].通讯电源技能,2019,36(05):133-134.

  [3] 梁栋.电力体系蓄电池长途在线监控体系的运用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4] 张清华,张志军.电力变电站蓄电池长途充放电保护办理体系[J].电力信息与通讯技能,2017,15(1):46-50.

  (注:本文来源于科技期刊《电子产品世界》2020年第05期第43页,欢迎您写论文时引证,并注明出处。)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网络转载或用户投稿,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文中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kf@86ic.com)https://www.86ic.net/ziliao/123881.html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kf@86ic.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